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520来临,中共对台施压有多狠?

2024年5月19日

有评论认为,北京试图在不违背与华府之“默契”的情况下,向即将上任的赖清德政府施压。这些行动虽然不会立即升高台湾海峡的紧张情势,但引发各方意料之外之军事冲突的风险,仍旧居高不下。

https://p.dw.com/p/4g2a3
中共海警与其他海洋执法单位在金门周边海域的行动并未停止。
中共海警与其他海洋执法单位在金门周边海域的行动并未停止。图像来源: TAIWAN COAST GUARD/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520前共军对台军事施压出现新态样》,作者揭仲指出,从1月13日赖清德副总统胜选迄今,中共出乎外界意料之外,未在台湾周边实施声势浩大的针对性军事演习;推测是在去年11月15日的旧金山拜习会中,双方应该达成以“华府约束台湾”,换取“北京不大幅升高台海军事紧张”的“默契”。

文章说,尽管如此,为避免即将上任的赖清德政府,因为北京在选后未采取大规模的军事威吓,而低估北京在红线遭冲撞时、兑现威胁的决心,并对内有所交代,遂要求共军近期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声势虽相对低调、但内容却颇具威胁性的军事施压行动。或许还要加上自5月以来,中共海警与其他海洋执法单位在金门周边海域的连串行动,包括7日4艘海警船舰编队进入金门禁止水域,与9日海警与其他公务船共12艘在金门周边的联合操演、其中11艘进入禁限制水域。

作者说,这些行动之目的,是北京试图在不违背与华府之“默契”的情况下,向即将上任的赖清德政府施压。然而,这些行动虽然不会立即升高台湾海峡的紧张情势,但诸如“军机刻意朝台湾陆地接近”等行为,还是会大幅增加两岸军方在台湾周边海空域短兵相接的频率,使两岸因为擦枪走火或单纯的军事意外,引发各方意料之外之军事冲突的风险,仍旧居高不下。

习近平、彭丽媛与马克龙夫妇在比利牛斯山区
习近平、彭丽媛与马克龙夫妇在比利牛斯山区图像来源: LAURENT DARD/MAXPPP/IMAGO

普京警告中方不得退让?

台湾“上报”发表评论《彭丽媛所有的优雅瞬间皆被俄国粉碎》,作者汤名晖回顾指出,在中国领导人最重要的访法行程期间,中法双方刻意在比利牛斯山营造的母性氛围,为近年极少访外的彭丽媛营造国母时尚,各种透露出女性特色的葡萄酒单与料理,宛如重现18世纪精致的外交宴会。中国精心布置华丽的飨宴,却遭受普京释放战术核武军演的讯息,成为外交盛宴的毁灭性武器,所有的优雅瞬间被俄国粉碎,尴尬则留给习近平。普京之举看似警告法国不可妄然出兵参战,实则警告中方不得在俄乌战争的立场有所退让,中国必需优先考量普京的五连威望,并且坚定“无上限”的中俄关系。

作者认为,为确保进入战争体制的国家能够维持有序运转,捆绑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成为普京在大战略上的必然之举,从民生必需物资到获取资金,俄国可以让出远东作为中俄合作的基地,同时也让俄国成为中国面临贸易战的另一个疏散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战场的天秤逐渐倾斜,俄国本身在漫长的冲突中徐徐推进,借由自身的军事成绩说服中国加码。俄乌战争迈向“超常态持久战”的战争型态,甚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

作者说,中国若持续与西方国家加深矛盾,眼下即将受到影响的电动车产业比半导体创造更多民间就业部门,日韩和台湾也将趁机得利。前有印太地区逐渐成形的多边安全机制,内有严峻的经济与产业结构问题,普京此次的中国之行将使中国领导人们思考未来的定性问题。

普京寻求深化中俄经济关系

如何应对第二次中国冲击?

拜登政府现在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并对半导体和电池等其他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做好准备,第二次“中国冲击”来了》,作者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这些关税的直接影响很小,因为美国目前从中国进口的受影响商品很少。但拜登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这是一个警告——一个信号,表明美国不会接受第二次所谓的中国冲击,即可能破坏政府议程关键部分的激增进口。

文章说,第二次中国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弱点,而不是优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消费者支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而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技术进步的放缓,导致回报递减,过去推动经济增长的高水平投资支出已经变得不可持续。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图像来源: AP

中国曾在一段时间内用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和膨胀的房地产行业掩盖这些问题,但这个游戏似乎已经结束了。无论中国拒绝增加消费支出背后的意识形态或策略是什么,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维持巨额贸易顺差,将在中国生产但中国不能或不愿消费的东西倾销到其他国家的市场。

为什么美国不能接受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人们依然在担忧第一次中国冲击造成的社区混乱。作者指出,还有一个新问题:气候变化。被征收新关税或被提高关税的货物主要是与绿色能源过渡有关的产品;电动汽车一直备受关注,但巨型电池——它现在开始在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太阳不总是发光,风不总是吹——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因此,作者认为,“在征收这些新关税时,拜登的人正在做他们必须做的事。我看不到其他选择”。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